学校首页

学工动态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团学工 > 学工动态 > 正文

环设展览||“我们.想说”小小展

日期:2022-05-21 20:47浏览数:

装置艺术,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,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、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、利用、改造、组合,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。简单地讲,装置艺术,就是“场地+材料+情感”的综合展示艺术。

我想说

我们是一群年轻人

我们即将毕业

即将离开学校

我们想说

我们爱这里

我们想说

我们爱设计

我们想说

我们关注着这个世界

我们想说

我们想用自己的语言

大胆的说出我们对世界看法

.....

来吧

听听我们的歌

也许青涩

也许稚嫩

也许你不喜欢....

我们不怕

我们努力过,笑过,也哭过......

但我们依然坚持

请听我们说

小小展只是展览的开始,还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将会隆重登场......



D9EA


7C3D4


4E68F




作品展示

作品一

名称:《听见“她”说》

作者:徐梦妮、王一鸣/班级:环境设计1808/指导教师:李麟、胡静

创作简介:  

原生家庭——“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”

容貌焦虑——网络流行词,在放大颜值作用的环境下,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。

“听见她说”装置作品以纯粹女性的视角出发,带着我们对原生家庭、容貌焦虑现象的思考与分析。破碎的镜子宛如瀑布倾泻而下,产生无数的镜像让观者从不同角度来观望自身;银色锡箔纸卷起层层叠叠的浪潮,托起大小各异的透明水珠,红色铝丝塑造出抽象的各类女性群体,她们或在海浪中奔跑、或努力挣脱代表“家”的红色亚克力盒子、或奋力攀爬在镜面瀑布上。我们希望通过作品向社会发出女性真实的声音与情感,呼吁更多女性学会正视容貌焦虑、原生家庭的束缚与困惑,并学会与自身和解。


作品二

名称:《明志》

设计者:熊勉/环境设计1801/指导教师:胡静、李麟

创作简介:

“躺平”与“内卷”是最近人们使用频率极高的 “新型用词”。“内卷”是指没有合适目标而盲目追求结果;“躺平”则是指没有目标的不作为,这两种现象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极其显著。

因此本次设计以“明志”为主题思想,在空间中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实验装置艺术创作。作品来源于庄子《逍遥游》中的“鸿鹄之志”,利用四块弯曲的PVC板与2150片珍珠棉羽毛营造出 “鸿鹄之翼”的形象,其被超300米的红色麻绳所 “束缚”,努力振翅而飞挣脱束缚,坠落在地的红色玫瑰花寓意着“浴血重生”。

谨以此作品献给自己以及与我一样即将迈入职场、忐忑迷茫又充满期待的伙伴们!


作品三

名称:《妆奁》

作者:朱育姗/班级:环境设计1801/指导教师:胡静、李麟

创作简介:

  作品以 “妆奁”珠宝陈列展示为设计主题,再现了中国古代江南地区“十里红妆”的部分婚嫁民俗场景。将珠宝陈列融入到 “未婚女子待嫁——男子前来提亲——议亲——定亲——女方父母置办嫁妆——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喜宴—迎亲——拜堂——进入新房——未来子孙满堂”的序列过程中。通过特色婚庆文化故事性场景的呈现,使珠宝陈列设计主题得到了更好的彰显。同时也可为本人今后的陈列设计道路积累一定经验。


作品四

名称:《大数据时代下的思考》

设计者:胡茜娆/环境设计1801/指导教师:李麟、胡静

创作简介:

互联网背后的本质就是“数据的流动”,各类图像所形成的视觉语言逐渐占据了信息主导。

无可否认,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当我们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,我们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着隐私泄露问题。基于此思考,本人将数据化时代的光盘、电线、灯光、监控器、电脑机箱、摄像头、悬挂的望远镜、各类信息资料等打散重组,用透明亚克力围合而成一个框体,黑色而富有节奏韵律的气球、数据线等则象征着网络中的暗流涌动。

在大数据时代中,如何营造出一种开放共享而安全的网络环境,这不正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吗?


作品五

名称:《旁观者》

作者:刘湘南/班级:环境设计1801/指导教师:李麟、胡静

创作简介:

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,人性麻木的现象缺越来越显著。甚至在生活中、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“旁观者”,并俨然形成了一种“旁观者”现象。周边此类现象比比皆是,带着对这一现象的思考,本人以“旁观者”为主题进行一组装置艺术品的设计创作。在透明的彩色亚克力盒子中加入各类眼、耳朵、嘴巴,模拟看似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己无关地漠视态度,有些甚至直接演变成网络暴力,处于红色漩涡中、抱膝而坐的人孤独而无助,身后光影中的各类旁观者式的文字、话语如潮涌一般蔓延开来,窒息而压抑……

当如何自处,当如何反思,又当如何行动!


作品六

名称:《一把小黄伞》

作者:刘希妍/班级:环境设计1807/指导老师:李麟、胡静

创作简介:

性侵害在当下十分普遍,据联合国的不完全统计,35%的女性会在一生中受到性侵害,在一些国家这种现象甚至更为严重,而对于男性遭受性侵害的情况,目前尚未有全球范围内的调查能够提供可靠数据。关于此类话题的热点新闻更是让观者触目惊心。本次设计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电影《素媛》,提炼其中的代表道具——小黄伞,以及房思琪《失乐园》、电影《无声》里的小光等相关主题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,再通过多种陈设设计手法来呈现主题。本人希冀借助作品呼吁观者都可以针对这些现象说 “NO!”


作品七

名称:《远在咫尺》

作者:邓婉仪/班级:环境设计1801/指导教师:胡静,李麟

创作简介:

我是谁?你是谁?啊!我想你了!咦,你有点眼熟呢!我认识你吗?——这是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症(又称TIA),患者会出现记忆能力下降、语言交流困难、时空概念混淆,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等,且目前医学界并没有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。我国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国家,患病人群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本人分析和提炼相关可供利用的设计要素,如只能拥有记忆碎片且面目模糊的老人、迷失方向且彷徨不定的脚印,各种代表明确所指的日历等,将其转换到造型、色彩和材料等多方面,进行设计整合并以空间装置艺术作品来呈现。从而达到使观者通过作品来认知阿尔茨海默症,理解、关爱此类病患群体的研究意义。



作品八

名称:《阙寐》

设计者:郭亚/班级:环境设计1806/指导老师:彭敏

创作简介:

阙寐来源于缺憾美。“忘记眼前事物的具体形象,你只要把它记忆成一丝微黄,一小块金黄的方块。”

由千佛洞壁画的藻井中提炼出宝相花纹样、莲花纹样、飞天纹,并将它们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相互融合,莫高窟饱经风霜的缺憾美与印象派的朦胧美在作品中交织,使传统的敦煌美学得到了现代呈现。各色线团宛如历史长河中的色彩,在流淌中充互相呼应、对话。。。。。漫不经心、略显粗放的线条记录着视线掠过的瞬间,在记忆中留下了抽象的、惊鸿一瞥地色彩情感。


作品九

名称:《极致呈现》

作者:张英姿/班级:环境设计1805班/指导教师:彭敏

创作简介:

“极致呈现”——悬挂式编织壁挂。总高约176cm。灵感来源于Vanessa Barragao工艺、梵高色彩。编织工艺在装置艺术中的呈现,通过繁重而细致的绣花和编织工作,独特的纹理、构图色彩相碰撞。将传统的编织工艺技艺和现代的创新思想相融合,保持其艺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,用以传达自身的情感。秉持着“回归自然”的绿色环保理念,促使观众思考自然、污染环境和森林砍伐。


作品十

名称:《手鞠》

作者:邓厦丹/班级:环境设计1806/指导教师:彭敏

创作简介

     —美的东西有很多,但留住美的方式却不多

细碎的雏菊

充满了阳光的味道

即便是在黑夜

也能兀自发光

金色的绣线勾勒出盛放的花朵

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

针线相互交错

犹愿你如五芒星一般的外表

永远璀璨


作品十一

名称:《触敢》

作者:严粤希喜/班级:环境设计1806/指导教师:彭敏

创作简介:

中国有上千万的盲人,其中有几千万的低视力者。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原有的模样,但他们会通过触摸勾画出心中的模样。光滑、粗糙,冰冷、温暖,平缓弧度、尖锐棱角的世界。。。。。。

我将自己幻化成在他们的生活状态中,通过尝试体验,从盲人的触觉感受出发,将普通世界中的变化多姿、丰富色彩与盲人“无光而黯淡的世界”形成鲜明对比。希望借助作品《触敢》的呈现让观者感受到盲人生活的某些侧面,从而唤起人们对视障人群的理解和关注,也希望视障人群可以打破自己内心的束缚,勇敢地面对生活。


作品十二

名称:《乌托邦》

作者:曾群芳/班级:环境设计1804/指导教师:温鑫淼 胡静 李麟

创作简介:

“乌”——没有,“托”——寄托,“邦”——社会,“乌托邦”即为“空想的社会”。

本装置设计只是想创造一个纯粹而自我的乌托邦,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美好、虚幻的理想世界。空间装置分为现实与乌托邦两个空间。现实空间场景中的人物造型各不相同,他们苍白而无力,或躺下或站立,或奔跑或挣扎,燃烧的蜡烛与木炭焦灼而躁动。。。一个过渡空间衔接着现实世界与乌托邦空间,自然朴实的泥塑形态使现实与理想空间有了承接。通过梯子

进入乌托邦空间后,苍白的人物变成了彩色,充满生机且自由和舒适……大小不等、富有层次变化的蓝色气泡卷成气势磅礴的海浪,呼应着乌托邦与现实世界,形成强烈且鲜明对比。


作品十三

名称:《2031K+》

作者:邝汇晴/班级:环境设计1807/指导教师:李麟、胡静

创作简介:

此次作品为一组纯粹的个人脑洞作品

嗨,大家好,我叫2031KE+,这是地球人给我的称号!嗯,这名字我还有一

点点喜欢呢!听我的祖辈说地球是一个有趣的星球,生物品种繁多,所以我必须来See。我时而有行,时而无形,自由地穿行于人类、海洋、鱼类、水母、植物、蘑菇云、断壁残垣中。。。。。。为什么有些地方那么美,有些地方为什么环境那么差?地球上生物真的好奇特啊!它们的前生今世是什么呢?它们之间有故事吗?它们是不是也很好奇我呢?太好奇,想倾听、想触摸、想交流!


作品十四

名称:《月光宝盒》

作者:苏琳岚/班级:环境设计1806/指导教师:李麟、胡静

创作简介:

创作灵感来自电影《大话西游》中的月光宝盒,通过一次次的月光宝盒开启,寻找遗失的美好。作者运用不同色彩、材质的布艺加入大量的铝丝构筑成为展厅中艺术化的巨大红色心脏,配以灯光展现出梦幻飘渺的设计氛围。宝盒置于作品最下方,上面悬挂的破碎的亚克力反射出各种人生镜像。期望通过本作品的呈现表达出年轻人的心声:感伤不应该成为浪漫的表情;悲剧不应该成为喜剧的结局,请珍惜当下的每一秒。


图文编辑:李麟

图文排版:王薪琪

责任编辑:苏昌胤 王思远(实习)

指导老师:龚钰婷 孙艳莹

总指导:丁洋

出品单位:春楼福航导航融媒体中心


上一条:毕业季||带走回忆,留下文明

下一条:座谈会||脚踏实地,砥砺前行

【关闭】